金秋時節(jié),在利辛縣展溝鎮(zhèn)蘇橋村,10余臺自走式聯合收割機穿梭在稻田里,搶收萬畝“旱改水”項目區(qū)成熟的水稻。
展溝鎮(zhèn)歷來就有種植水稻的傳統,但過去土地高低不平,田塊零星分布,多為“巴掌田”。今年,投資1.35億元的萬畝“旱改水”項目順利完工,通過土地平整、小田并大田、修建灌溉與排水設施等改造提升后,全部打包流轉給了種糧大戶。
“實施‘旱改水’項目后,將旱地改造為‘田成方、路相通、可灌溉’的高產水田!闭箿湘(zhèn)萬畝旱改水項目區(qū)負責人張軍對記者說,這樣既提高了耕地數量和質量,又提升了糧食產量和耕種收益。
近年來,利辛縣通過實施“旱改水”耕地提質增效工程,大幅度提升現有耕地效益。同時結合“旱改水”項目實施,大力推進“一塊田”改革,提升規(guī);C械化水平。
“通過科學田管,現場測產畝產在700公斤到800公斤!睆堒娬f,項目區(qū)里統一選種、統一配比施肥、統一播種、統一管理,全程實現機械化、工廠化流水線作業(yè),農業(yè)生產更高效。
“在大塊田里作業(yè),一天能收70畝左右!笨缈h作業(yè)的鳳臺縣蔣玉忠農機專業(yè)合作社負責人蔣飛說,相比普通農田一天30多畝的作業(yè)量,現在的效率翻番,“我們的收割機經過特殊改裝,可以進行倒伏作業(yè),大限度確保了顆粒歸倉!
“耕地集中連片,播種、病蟲害防治以及收割都能進行機械化作業(yè),不僅降低了人力成本,還減少了各環(huán)節(jié)損耗,提高了效率和效益!睆堒姼嬖V記者,今年“旱改水”項目區(qū)水稻畝均增產150公斤,預計僅這一季水稻,萬畝片區(qū)就能增產150萬公斤以上。
利辛縣農技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,目前,該縣355名科技特派員正深入田間地頭,指導農業(yè)生產和田間管理,為經營主體和種植大戶制定田管方案,確保糧食穩(wěn)產高產。
(來源:安徽日報 )